新版網站入口
北極星農電網訊: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逐步推進“煤改電”等清潔取暖項目建設,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優良天數比例為53.2%。
研究表明,我國PM2.5排放源中,超過一半來自煤炭和石油消費。大量煤炭未經洗選戒者潔凈處理就直接用于燃燒,出于經濟性原因,很多農戶燃燒劣質煤和洗煤后的泥煤,對環境質量影響更為嚴重。而電能是清潔、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實施各類電能替代,是提高電煤比重、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減少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對于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落實國家能源戰略、促進能源清潔化發展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9年和今年以來工作時指出,要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戰,繼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總體改善生態環境。
特高壓等能源基礎設施有利于提高能源資源大范圍配置能力和供給能力,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清潔低碳發展。目前,國家電網已建成投運“十一交十一直”特高壓工程,今年將加快推進雅中-江西、青海-河南等特高壓工程建設;新技術也在為清潔低碳的能源轉型提檔加速,張北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投產后,每年可向北京地區輸送約225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節約標準煤7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40萬噸;隨著新一輪能源技術革命的推進,更多的一次能源將轉化為電能,輸送到負荷中心,有效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
由此,電能替代是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在能源轉型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國家電網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氣、電力產供銷體系,這樣才能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經濟性,才能有助于調整能源結構、消納清潔能源,進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