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網站入口
生物質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能源,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能源供需矛盾、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成為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為全球共識,生物質能正成為國際上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選項。
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年,生物質能產業新增投資約1960億元。其中,生物質發電新增投資約400億元,生物天然氣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產業新增投資約180億元,生物液體燃料新增投資約180億元。“十三五”期間,生物質重點產業將實現規模化發展,成為帶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產業。預計到2020年,生物質能產業年銷售收入約12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萬個,農民收入增加200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70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750萬千瓦,沼氣發電50萬千瓦;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80億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萬噸。
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定規模的綠色低碳生物天然氣產業,年產量達到80億立方米,建設160個生物天然氣示范縣和循環農業示范縣。
生物天然氣發展布局
在糧食主產省份以及畜禽養殖集中區等種植養殖大縣,按照能源、農業、環保“三位一體”格局,整縣推進,建設生物天然氣循環經濟示范區。
注:秸稈理論資源量為干物質量(萬噸),畜禽糞便理論資源量為鮮重量(萬噸)。
積極發展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
發展布局
在具備資源和市場條件的地區,特別是在大氣污染形勢嚴峻、淘汰燃煤鍋爐任務較重的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東北等區域,以及散煤消費較多的農村地區,加快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為村鎮、工業園區及公共和商業設施提供可再生清潔熱力。
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
在農林資源豐富區域,統籌原料收集及負荷,推進生物質直燃發電全面轉向熱電聯產;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加快西部地區垃圾焚燒發電發展;在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比較豐富的鄉鎮,因地制宜推進沼氣發電項目建設。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具體國民經濟行業以及涉及到的重點產品和服務如下:
從具體企業來看,生物質能行業有27家上市公司。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原標題:招商引資情報:2019年生物質能發電/供熱重點扶持產品及主要城市目標匯總(表)